最新新闻
“域外艺旅 张松访欧写生作品展”开幕
2016-11-09来源:中国数字艺术馆


11月5日上午,“域外艺旅  张松访欧写生作品展”于亚明艺术馆开幕。此次展览是“名城之韵——2016本土艺术名家专题系列展”之一,由中共合肥市委宣传部、合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画学会作为学术支持,共展出作品112幅,皆为2006年张松赴巴黎研修考察所作,展露了艺术家对中西绘画交流这个世界性议题的思考与实践。

此次展览开幕式由合肥市文联副主席高惠主持,中共合肥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浩在代表活动主办方的讲话中为观众介绍了张松的创作和成就,高度肯定了他为安徽美术所做的贡献,他谈到:“作者通过对西方美术史发展历史脉络的直观了解和掌握,从中看到了西方美术的当代发展状况、成因和趋向,通过对东西方美术的比较和研究,将西方艺术中的经典精神转化为自身创作的营养,注重于传统笔墨表达欧洲地域风情,作品中既直观的表现了异域风貌,又淋漓酣畅的抒发了传统艺术语汇,情景和水墨互为交融,塑造出一种夺人眼球撼人心魄的视觉状态。”

安徽省文联副主席、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杨国新谈到了之前张松在中国美术馆的展览曾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像展示皖南风光的艺术长廊”,“也像一首交响乐,使所有观众流连其中”。在谈至张松的艺术创作时他说道:“张松先生实际上跟大多数优秀的山水画家一样,一直坚守着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新安画派精神的文脉,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山水画的探索和研究。”另外他还谈及张松对家乡山水的理解和情感以及画面中所展现出的童年记忆。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陶勤则回忆了中国美协和安徽美协在2005年的一次规模宏大,结果完美的外事合作,即第十六届国际美术大会的召开,她说:“当时张松先生以非凡的魄力提出要在合肥承办这次大会,我开始心里很忐忑不安,担心中途会出现状况,我记得张松先生有一次在我办公室整整待了半天游说我,而且他的一句话最后深深打动了我,他说‘人一生认准了一件事就一定要做下来,这样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最后促成了2005年第十六届国际美术大会,原定的地址是北京,后来换到了合肥。就是在那届大会上时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党组书记的刘大为主席以高票当选国际造型艺术家协会的主席。”她对张松的魄力和协调能力极为赞赏,并认为这次的活动也许正是张松走出去看世界的一个契机。

在最后的答谢词中,张松谈到了机缘巧合,“如果没有那次美术大会很好的完成任务,我也许就没有机会去法国进修三个月,说到底还是因为合肥市人民政府具体承办了第十六届美术大会,李昌文先生慷慨解囊,资助了这次大会,所以我也去了巴黎,创作了这些作品。这次的展览是中共合肥市委宣传部主办,这就像一个因果循环,机缘巧合。”“今天这次展览一百多幅作品是我在巴黎难以忘怀的生命的记忆。”他谈到自己在法国的三个月时间里珍惜分秒,一边对东西文化比较,一边从西方美学中汲取适合东方的营养,也想通过中国画的笔墨精神对外传播。他详述了这次展览的促成背景,认为这是圆了他十年之久的一个梦,希望以这次展览汇报自己在法国的学习成果,也以此为起点,以后更好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开幕式上还举行了捐赠仪式。亚明艺术馆馆长陆小和代表亚明艺术馆接受了张松的作品捐赠。

开幕式最后,由沈善文、朱先发、陶勤、刘建、尚辉、王燕、鲍加、郭因、郭公达为展览剪彩。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11月10日。

张松早年是军旅画家,笔墨厚重而坚韧,在构图上既不沿用北派山水的峰峦叠嶂、险峻奇绝,也不承袭南派山水的冷淡荒疏、烟林清旷。他所描绘的山石树木往往厚重扎实、宛若阡陌纵横。2006年的这次考察让张松有充裕的时间对西方艺术史脉络和当代艺术的发展状况做系统的了解,作品中也可以明显的看出他将自己熟练的笔墨语言加以调整和丰富,作品呈现出不同的风格面貌。

我们在读画论时,总喜欢引用范宽的“悟”:“前人之法,未尝不近取诸物,吾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物也。吾与其师于物者,未若师诸心。”这应该也可以算做是写生的进阶。师古人不若师造化,师造化不若师内心,此次张松的写生作品,以内心折射笔墨,取舍有度,主观的处理兼顾了中西绘画材料以及画面效果的冲突与张力。

《罗马废墟系列》中,张松用干笔皴擦配合湿墨点染,构图饱满,强烈的对比恰如历史与当下的并行与冲击,在肃穆中蕴含着突破的力量。《梦之林系列》中相似的构图下,做不同色调的尝试,类似于莫奈对光影的研究,以系列式的比对察觉微妙的不同。《红磨坊》是许多巴黎画家都表现过的题材,德加描绘过它的欢愉与寂寥,劳特雷克展现过它的矛盾和恍然若梦,张松笔下的红磨坊则更像个遥远的旧相识,它曾发生过太多的故事,以至于现在只希望展示它的安宁和平静。

国画能否恰当的表现西方风景,油画能否展示东方绘画的意蕴,已经被反复的讨论与尝试,当然现在宽松而包容的环境下,已经不会有非此即彼的偏执,所有这些尝试和比对无疑都有重要的意义,它们展现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特性,从而统一形成了美术史料,抑或日后的时代风格。

  开幕式结束后举行了研讨会,由尚辉和刘继潮主持,尚辉、郭因、鲍加、刘建、刘继潮、林存安、谢宗君等文艺评论家和艺术家分别就张松的艺术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