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邵连青绿山水的新图景
2016-09-27作者:贾德江 来源:中国数字艺术馆

追溯中国的山水画史,晋唐以来,皆以青绿重彩作为主要艺术表现语言。传世最早的山水画,隋朝展子虔《游春图》,即是用青绿为主调的青绿山水。至唐代,出现李思训的“青绿为质,金碧为文”,“阳面涂金,阴面加蓝”金碧青绿山水一格。宋代王希孟的传世之作《千里江山图》,成为一幅划时代杰作,依然是青绿重彩的表现方法。但至元明清诸代,水墨文人画大兴,重墨贬色,青绿山水渐遭冷落。虽有文人画家偶作青绿而已,专功青绿山水者,如钱选、仇英等已凤毛麟角,寥若晨星。至今,在全国范围内,参与青绿山水者仍为数极少,也多以重彩勾勒为特征,具有明显的写实性。山石树木的描绘,都以严谨细致与客观造型,线条的勾勒皴斫,皆服从于形、质的需要,画面的富丽堂皇、雍容华贵展示出更为显著的程式化表现。这是传统青绿山水的基本特征和当前青绿山水画的基本面貌。

邵连喜欢宁静、淡泊、平和的“古意”境界,崇尚“静穆”、“冷逸”的美学风范,这与他的性格接近。他的崇尚反映了他对传统文化认识的偏好与选择。作为一个画家,他在把握自己的艺术语言时,则倍加珍视自己的个性,他对传统的理解,不是采取“顺承性”,而是“反省性”。在他眼中,传统的青绿山水太华美工丽,太恣肆超拔,和他从容自在、平易简淡的心境难以融合。在他看来,画家笔下的意象都是与现实的心态相衔接,画山水、画树木、画云烟、画庭园,实际上是画人生、画情绪、画境界。邵连出于性情,作品中的天真平淡无处不在,笔法、墨法、水法、色法都是适意的、散淡的、平和的、清丽的,有一种雅化的倾向。这种有别于传统青绿山水只是重彩勾勒的另一种面貌,使之构成艺术意象的形、线、色等都发生了有别于前人的变化。邵连的这种雅化的青绿山水,终于导致了工笔山水画语言在古近代传统基础上发生了突破性的变化,从而开拓了山水画内涵与外貌的新天地,创造了足以抒发现代人审美情感的新图景。事实上,现代社会中人,面对城市的喧嚣,工作的高节奏,生活的种种压力,早已疲惫不堪,他们眷恋一份坦然,一份宁静,以恢复生命的劳顿,慰藉躁动不安的心灵。人们希冀置身于山林田园,拥一片白云,享四野静寂,这是我们文明社会的一种需要和渴望。这也是邵连青绿山水雅化倾向的意义所在。他追寻的是现代都市中的乡野情结,现代焦虑中的平和宁静,现代世俗中的宗教精神。概言之,邵连在艺术选择中,走的是皈依内心之路,一切物象在他那里转换为心象,成为对内心的体悟与对本性的叩求。由此看来,邵连作品的“现代价值”是不言自明的。

中国山水画美学传统特征是再现与表现结合,而以表现为主导。这就是通常所谓的寄情于山水,寄情于笔墨,邵连深深沉浸于这种雅化的美学传统之中。

雅化是他的画风,雅化也是他作品的最突出特点。这种雅化给人以深刻印象的正是他的笔墨形态、笔墨美感、笔墨质量、色彩处理与由此聚合的艺术取向——追求古淡清逸、温润雅丽的天趣。依然是传统的笔法、墨法,依然讲究的是笔力、笔韵、笔情、笔趣,却没有了“黑、密、厚、重”,代之而起的是“淡、疏、清、逸”;依然是传统青绿山水的用色,以石绿、石青、赭石以及黑白色为主,却没有了“雍容华贵、富丽堂皇”,代之而起的是“简淡素朴、清丽雅逸”。我们不能笼统地说,浓厚艳丽的笔墨就一定品位不高,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邵连的雅化风格避开了艳俗之嫌,是在走出传统青绿山水模式的同时赋予笔墨、色彩一个语言更新的新天地。


周富生《傲视天下》170cm×95cm
周富生《傲视天下》170cm×95cm
周传发《大吉图》70X70cm
周传发《大吉图》70X70cm
周传发《夏》70X70cm
周传发《夏》70X70cm
王浚山(求索)三尺整张-100cmX55cm
王浚山(求索)三尺整张-100cmX5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