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精神朴厚 文以滋焉
2016-09-27作者:徐家昌 来源:中国数字艺术馆

——读荆桂秋花鸟画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徐家昌

中国写意花鸟画自元明以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名家辈出,异彩纷呈。每一时代有每一时代之面貌,每一画家有每一画家之风格。他们留存下来的作品,成为中国艺术之瑰宝。然而要创造出一个既有鲜明时代个性又有真情实感的笔墨天地来又谈何容易!许多花鸟画家正为此而进行探索。能够知难而上、不断进取的花鸟画家中,荆桂秋可以算一个。他是一位勤恳踏实、愿为花鸟画奋斗终生的画家。

出自传统而不为传统所囿

荆桂秋善于思索,他深深认识到,谁能重视传统,谁的艺术之路就能走得越远越宽,他也认识到有成就的画家都是在继承中发展的。于是,他努力进取,吸取传统中的精华为我所用。他重视传统,但更重视生活,在师造化方面狠下功夫。他每次深入生活都全身心地投入,把对生活的感受记录下来,画满几本厚厚写生册。随着对生活感悟的加深,创作素材的日积月累,他觉得生活已成为对创作的巨大推动力。他牢记石涛“笔墨当随时代”的观点,并没有将临摹中学到的技法直接应用到创作中去,而是反复尝试,有感而发,画自己想画的东西,在表现技法上积累了不少自己的经验。

笔墨大气追求浓郁生活气息

荆桂秋的作品浑厚大气,既吸收了古人写意画简练概括的笔墨表现技法,不作过多的描头描脚,又不同于一般文人画通常表现上的过于简洁,我们在他的作品中看不到哪家哪派,看到的只是荆桂秋自己。他常用一种短而阔的笔线来描绘对象,常是中锋落笔,用笔厚重水墨饱满。也许这比较适合他所表现的山花野鹜田园风物,反正我感觉他画的竹篱、箩筐等等,表现得恰到好处,因为在他表现的笔线中,十分注意用笔的虚实与用墨的浓淡,这些变化使本来平实的竹篱草编之类生动起来,令人觉得十分亲切,好像生活中就是这个样子的。更何况他画的枝叶小草用笔轻灵流畅,与厚实的短线相映成趣。他的画中笔触多而丰富,可以说是一种密体,但他能做到繁而不乱,藏巧于拙。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学习传统也是这个道理。荆桂秋通过对传统的消化吸收,转化成有利于自己的养分,而不是生呑活剥,他要尽力拉开自己与古人的距离,寻求适合于自己所想表现的笔墨,为自己的创作服务,虽然还未十分成熟完美,但在这一点上却是难能可贵的。

要做得更好要有所突破

桂秋不但在花鸟画方面下足了功夫,还不断加强自己的理论修养,所以在绘画技法与创作上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在美术理论方面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的论文《孙隆没骨花鸟画研究》的完成是他对孙隆的生平及遗存作品进行了大量研究与分析,在美学理论上一次明显的飞跃,也为自己今后花鸟画创作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说:“在当今的花鸟画界,大家都在努力探索,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作品,我感到了一种压力,必须要把压力变成动力,让自己做得更好,要在花鸟画创作上有所突破,画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我们期待着他在花鸟画的创作上能更上一层楼。


周富生《傲视天下》170cm×95cm
周富生《傲视天下》170cm×95cm
周传发《大吉图》70X70cm
周传发《大吉图》70X70cm
周传发《夏》70X70cm
周传发《夏》70X70cm
王浚山(求索)三尺整张-100cmX55cm
王浚山(求索)三尺整张-100cmX5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