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泉壑情深——范一夫山水画巡展》亮相深圳美术馆
2016-09-05 来源:中国发展网

  《泉壑情深——范一夫山水画展》继2015年在中国美术馆的首展引起巨大轰动,吸引多达数万观看人次后,《泉壑情深——范一夫山水画展》深圳站于2016年9月1日在深圳美术馆正式开展。本次展览为巡展的第二站,展览日期将持续至9月11日。
  
  以描绘山水为主的旅法画家范一夫,1963年出生于北京,幼年即师从著名画家刘继卣学习白描人物和动物,旋又师从其父范曾先生,系统研习白描人物。绘画风格结合中国书法笔墨和素描水彩的特性。1988年东渡日本,深入学习东方艺术史3年有余。尔后又随父母亲定居法国巴黎,徘徊欧洲艺术之都20余年,对西方美学的发展脉络和艺术表现反复体会,认识深刻。在东西方自然观和美学思想不断比较和思辨的过程中,范一夫潜心山水绘画的创作和研究,逐渐形成了抽象与具象相结合,清健秀挺的独特画风。
  
  范一夫以融贯中西的视角探研山水画创作的新路径。他以现实写生为源泉,又不为其所拘泥,将山水游历的体验及感动泼墨于宣纸之上。其作品虽仍以传统笔墨丹青为媒介,却首先通过全景式的渲染在视觉上形成强烈的震撼,又以虚实相间的布局,五彩墨色和恣意的笔法,构建旷逸空灵的诗情化境。其审美理想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又超越了地域文化界限而寄托于大千万象。
  
  范一夫捐赠自己的代表作之一《其险也若此》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评述:范一夫思想境界的变化是在迥然有异的东西方文化比较和不断的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因此,他在有形中追索无形,在无形中凝练与纯化有形。正如南朝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提出的“山水以形媚道”。他的《野水苍茫》,其墨象浑然,似臻抽象化境;《北峰真与天相接》则扑朔迷离而又山骨隐显,雄奇俊逸、气冠群峰,其审美理想寄托于大千万象而又跃然于纸上。
  
  一夫以现实写生作为山水造境的源泉,他妙写一树一石而又不为其所拘泥,将艺术的广角关注于山川的气势与宏阔的景象,无论是漫天铺陈的山地雪景,还是丛树掩映的青山家园,抑或是烟波江上的峰峦远岫,不同的视角构建出不一样的新象。他的山水将自然意象与生命的感动结合起来,在“造化”和“心源”之间可以“通灵”。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国画家刘波评述:一夫天性儒雅平和、不激不励,笔墨依循物象的起止顿挫而铺展。他的画面上,水墨幻化出的一派丰富而简洁的气象都可以看作来自古典艺术的提示。他在努力朝着自己的艺术理想迈进,倪高士的简淡和八大山人的高贵给了他艺术的启发,在他的笔底幻化出一种当代画坛少见的贵族气派。这种气派和财富无关,它是一种精神上自然流露的品质,无法学来也无法丢弃。出于天然,复归于平淡。皖南的民居、欧西的乡间、道劲的苍松、淡远的岸陂,都在一片空蒙的水墨世界中静默。此为一夫绘画最可令人咀嚼况味处。
  
  台湾华梵大学美创系教授黄智阳寄语:一夫先生以笔墨为基调的山水画,表现出简静淡雅的情致,淡雅中却也墨分五色,层次鲜明,同石叠翠。草木华滋而跃然纸上,或许其东西游历的丘壑多了一份超越的灵性。
  
  法国前文化部长弗雷德里克·密特朗评述:一夫的作品,除了带给我们纯粹的审美感受之外,也揭示了画家对绘画本质的几乎令人惊叹的内在思索。他的绘画避开了两座原本也是非常堂皇且具有诱惑力的暗礁:沉迷于国画令人钦佩的过去或是反常地脱离西方绘画最卓越的规则。
  
  法国著名汉学家、人类博物馆副馆长克里斯朵夫·柯孟德在老子的《道德经》中找到了范一夫创作的思想动力源泉:“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范一夫信仰道教与否无关紧要,对我来说更重要的是:这些年来,他的绘画创作是基于他对文化根源的透彻了解。不过,尽管如此,他仍然有个人的风格、自己的技术语法。而且所有这些不断地促进他创作出精彩的作品,持续唤起人们梦想进入他的画卷的热情。
  
  土伦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吉耶梅特·古隆寄语:在这些作品前,我们仿佛听见微风拂过树梢、海浪拍打岩石、群鸟高飞展翅……种种天籟之声。一夫的笔下,画家的性情依稀显现。他是一位与自然和谐共鸣的才能卓越的艺术家。
  
  唐斌说:我印象中的范一夫外朴内秀、虔诚虚心,睿智中散发着书卷气,儒雅里洋溢着谐趣心。他自幼蒙家学浸染,古文和新学兼有习之。后又游学东亚欧美诸国,西学的给养使他视界大开,在中西文化的异同中观察和思考,充实了他的学养,丰富他的思想。这样的经历使得他在艺术创作时能够集中起自己的优长和能力,在哲学与科学的思辩中尝试去解决绘画的本体问题和探寻画学的精神维度。他以山水画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尤其倾心和向往大山阔水的理想境界,流露出天真自然的情感心象和淋漓畅达的文化胸怀。画如其人,典雅宁静、朴厚清新,笃实而俊秀,内敛又不失劲道。一夫的山水画寄托着他对生活、对艺术的领悟与向往,在现代社会的都市营造中,绘写中国文化的理想图景。他的画作使我不禁思考郭熙先生“不下堂筵,坐穷泉壑。”这一美学命题在今天的现实意义。
  
  艺术创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艺术观念和感受方式的交互作用下展开。艺术作品的整体意境是画家真实性情的体现,更是在艺术语言上探索与运用的结果。在范一夫的作品中,山川丘壑、形象多变,情景物象、各不相同。他的用笔设墨,于方拙之中,多见灵动。画面烟岚律动,云霭空茫,境界绵邈,营造出透气可掬,“诗情画意”的幽深境界。他的作品中既有对自然山水的写生应物,又有对理想情境的体悟创造,呈现出一种内在的睿智和澄明的心性。一夫的山水画,有势有景,可望可居,透露着别有兴味的一种时代感。在传统与当代的对话中,使他的创作有了思想的张力,这种张力在他作品的视觉形态中,是可以感受到的。他在努力超越自然物象与心灵意象的临界,以当代人的情怀表达当代的感受,追求艺术的当代面貌。
  
  在我看来,“笔为墨帅,墨为笔充”恰可生动的描述范一夫的山水画笔墨特征。他行笔如运刀,扎实有力,在线点的交错中塑造层层丘壑,形成浑厚,雄健的视觉气息。用墨以黑色为主,黑白分明,偶有色彩渲染,以墨色的浓淡营造水墨氤氲的空灵感。画面虚实相生,干润相济,显现出内在温文方正的山水精神。他以坚定的理想不懈的探索山水画笔墨语言的当代课题,他以东西补益的视野审视山水画艺术的历史流变。在作品中梳理规律和学理、造化与心源的关系,实现其胸中丘壑的视觉表达。
  
  在范一夫的山水画作中,可以读出家国天下的寄情,现代文人的情怀情愫。他没有把自己置身世外,而是以充沛的学养积累和通变求新的创作意识,勤于学而游于艺,洒脱豁达、慎思巧行,在“现实世界的无我和理想国度的有我”的终极思考中游历前行。

周富生《傲视天下》170cm×95cm
周富生《傲视天下》170cm×95cm
周传发《大吉图》70X70cm
周传发《大吉图》70X70cm
周传发《夏》70X70cm
周传发《夏》70X70cm
王浚山(求索)三尺整张-100cmX55cm
王浚山(求索)三尺整张-100cmX55cm